赵延寿,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原来姓刘,父亲做过县令,小时候,赵延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因为战火烧到他的家乡,父亲的辖地被沧州节度使刘守文的部队攻占,他和母亲落入刘守文的属将赵德钧之手,小时候的赵延寿长得异常清秀,而且聪明伶俐,招人喜爱,有些武艺,又能做诗,他有两句诗在当时被人们广为流传,就是“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因此赵德钧非常偏爱,将他收为养子,于是他便改姓为赵。
在刘守文被刘守光打败之后,赵德钧也投降了刘守光,但他对刘守光的所做所为看不惯,觉得在他手下做事没有什么前途,也看出刘守光是在走一条自取灭亡的路,于是就偷着跑了出来,归附了李存勖。
李存勖很器重他,让他领兵一起参加了灭梁的战争,赵德钧立下大功,被李存勖任命为北方重镇幽州和沧州节度使。
赵延寿跟随养父长大,又被明宗李嗣源看上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赵延寿便开始飞黄腾达起来,官职一级级地向上跃升,一直到枢密使,并兼任徐州节度使。
兵败投敌
赵德钧因为养子的关系,也成了李嗣源器重的大臣之一。但赵德钧还是有一些政绩的,他驻守在幽州长达十几年,将幽州治理得很有生机,为后唐有效地防御了契丹的攻击。明宗对他很满意,加封他为北平王。 到了后唐的末年,李从珂在皇帝之位,石敬瑭和他矛盾逐渐加深,最后石敬瑭为当北方的皇帝,勾结契丹向后唐宣战。契丹军队和石敬瑭的部队联合将后唐的讨伐军围困起来,统帅张敬达向朝廷频频求援,李从珂便派赵德钧、范延光和符彦饶分兵三路火速增援张敬达,并命赵延寿随后跟进配合。
在增援张敬达的三路兵马中,赵德钧的战斗力最强,但赵德钧却讲起了条件,李从珂任命他统帅三路军队,他还不满意,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了很过分的要求,要李从珂任命他的养子赵延寿为镇州节度使,而且要李从珂允许他的军队和范延光的混合,他的打算是吃掉这支部队,扩大自己的势力。
赵德钧这种小人行为让李从珂勃然大怒,立即派人通知范延光小心防备赵德钧,对赵德钧让赵延寿做镇州节度使的无礼要求,李从珂不但没有答应,还命令赵延寿马上进兵增援前线。李从珂对大臣们说:“赵德钧父子俩不思报国,反而在国难当头之际强取官职,真是可恨!如果他们真能退敌立功,我甘心将帝位让给他。他现在竟这样目无君王,大胆要挟,到最后只会是犬兔一起完蛋!”
见李从珂不吃他这一套,赵德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目标投向了契丹,他给契丹王耶律德光送去大批财物,乞求耶律德光支持他做中原的皇帝,舍弃石敬瑭。但当时的耶律德光已经许诺了石敬瑭,因为他很眼馋石敬瑭答应给他的十六州。但看见赵德钧送来的宝物珍玩,他又动了心,加上他也害怕赵德钧截断他回草原的退路,于是便犹豫起来,桑维翰得到消息,心急如焚,赶忙到耶律德光的大帐前劝说耶律德光遵守先前的诺言,又在大帐前哭诉了一天,使耶律德光下了决心支持石敬瑭,回绝了赵德钧的使者。
由于增援的部队迟迟不到,结果贻误了战机,张敬达被属将杨光远杀死,然后杨光远率领后唐的军队投降了契丹。此战失败,赵德钧乘机要官和迟迟不进是主要的原因。但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和后唐决裂,他连原来的属地也失去了,只剩下手中的军队了。为了立足,他和赵延寿攻占了潞州,权做容身之地。
但他的所作所为让将士们很失望,不少将领领兵离他而去,小小的潞州也难以固守,赵德钧父子无奈,只得投降了契丹,保条性命。
赵德钧父子被押赴北方草原,受到述律后的斥责羞辱,赵德钧在一年后死在了那里,做了异乡之鬼。和他的行为比较,赵德钧之死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可以说是死得其所。
效力契丹
养父死了,但赵延寿却被耶律德光重用,因为耶律德光想用汉人来统治中原,然后他再加以控制。赵延寿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加封燕王。从此赵延寿便充当了耶律德光进犯中原的急先锋。
在后晋末年,石重贵和契丹关系恶化,耶律德光屡次南下讨伐这个不听话的“孙子”,他让赵延寿领兵开路,答应他在平定中原后立他为帝。赵延寿便像条忠实的狗一样非常卖力。等到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对赵延寿说:“汉人士兵,都归你统领,你亲自去安抚安抚他们吧!”赵延寿领命去了,杜重威和李守贞等降将纷纷跪拜行礼,赵延寿似乎看到了自己做皇帝的样子,但最终是竹蓝打水一场空。
耶律德光到了开封,见后晋的投降军队几万人都在陈桥一带,他怕将来后晋将士兵变,就有了斩除后患的念头。赵延寿听说后不想失去以后可以利用的军队,赶忙去见耶律德光,问他:“陛下百战之后才得到晋的国土,不知您是自己统辖呢,还是让它将来被别人夺走?”
耶律德光听了不高兴地说:“朕因为石重贵忘恩负义才发兵征讨,前后五年的厮杀,几乎耗尽国力,刚得到中原,怎么不想自己统辖?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赵延寿说:“中原南边和吴国相临,西边又和蜀接壤,边境长达几千里。不久之后陛下北归,如果吴和蜀发兵中原,那这几千里的边界谁去为陛下守卫呢?如果不派兵把守,恐怕要被他人夺取。”
耶律德光问道:“朕还没有想到这些,那你说该怎么办?”
赵延寿说:“臣知道契丹的兵马善战,但不习惯南方的暑热气候,所以不能让他们去驻守西边和南边。我看不如把降卒全部改编,然后派他们到这些地区守卫。”
耶律德光犹豫着说:“以前朕也曾想杀投降的士卒,但没有执行,结果留下大患,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朕想除之以免后患。”
赵延寿见耶律德光不听,赶忙说出了具体办法:“臣的意思不是让降卒仍然驻守河南,可以将他们连同家属迁往北方的朔州(今山西朔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和镇州、定州,然后每年轮流戍守黄河沿岸,这样便可免除后患了。”
耶律德光见赵延寿说的有理便同意了。不管赵延寿真实的动机如何,在客观上他毕竟将几万降卒的生命保存下来,所以后来人说是赵延寿免掉了又一次长平惨祸的发生。
耶律德光虽然答应了保留几万降卒的生命,但对当初答应让赵延寿当中原皇帝的诺言却不见兑现。赵延寿着急了,让人对耶律德光说,他想当太子,以此提醒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却说:”我对于燕王没有什么舍不得送的,就是割我的皮肉也行,更何况是其他的事。但我听说太子要由皇帝的儿子来做,燕王怎么能做呢?”
为了安慰这个卖力的赵延寿,耶律德光便让人给他高官做,翰林院的人拟定了给赵延寿的一串官职,包括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燕王,耶律德光把录尚书事和都督中外诸军事两个划掉了,看来他还是不愿让赵延寿职权太大,尤其是军事大权。历来的走狗们都很难得到主子的真正重用,最多是利用而已。
客死异乡
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建立大辽国后,也没有坐多久,一是不习惯中原的气候,但更主要的是中原军民反抗激烈,耶律德光害怕回不了老家,于是派人留守开封后,便急忙北上了,未到老家,便一命归西,回了另一个“老家”。
赵延寿见耶律德光走了,便趁机打着耶律德光的旗号,自任权知南朝军国事,这个官职就是临时的最高统帅。但被契丹新首领辽世宗耶律阮抓获,将他像原来一样押到草原,不同的是上次是他和父亲,这次是他一个人。
或许是养父的召唤吧,赵延寿最后也死在了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