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译文 鲁国君想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个消息,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公孙丑问:“乐正子能力很强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他有知道深谋远虑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又问:“他识多见广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又问:“那么你为什么高兴得一晚上都睡不着呢?” 孟子说:“他为人很善良。” 公孙丑又问:“仅仅好善就足够了吗?” 孟子说:“喜好善良就优于天下所有的人,何况是鲁国▼
在孟子看来,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学识,而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就会吸引天下的有识之士,治理国家,乃至于治理天下就会游刃有余了。相反,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真正的有识之士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奸邪的馅媚之徒就会乘虚而入。这样一来,想治理好国家就是不可能的了。 这里所说的“好善”主要指喜欢听取善言。而问题则在于对这“善言”的理解上。什么叫善言,善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话”,而是指对于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