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古文典籍»六韬»举贤
六韬·文韬·举贤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参考翻译

写翻译 写翻译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

参考赏析

写赏析写赏析

例证

东汉王朝在黄中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混战不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曹操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先后扫平了袁绍等大小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为进一步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曹操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拘一格,广揽人才,集众人之智以为己用,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曹操思才若渴,注意延揽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创业之初,就极力网罗当世贤才以为己用。他在得到有“王佐之才”之誉的荀彧后,高兴地称为“我之子房”,委以重任。荀彧又向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