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曾朴资料»文学之路
文学之路

曾朴自幼笃好文学,养成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曾在北京同文馆特班学习过法文。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结识曾经在法国侨居多年的陈季同。在陈指点下,三四年内集中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论著,并阅读了许多法译的西欧各国文学名著,自云"因此发了文学狂"。

  五四运动发生那年,曾朴即摒弃旧学,立嘱留德学医的欢予耀仲在欧洲购买大批文学书籍,打算全面介绍法国文学,并着手编集了法国文学史大纲。他对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抱着赞颂态度的。他主张中国的文学应开辟“新路径”主张输入外国新文学;注入新血液以扩大中国文学领域;他也赞扬“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提倡纯净的大众化的白话文和“平民文学”。虽则,曾朴的文学观还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但作为出身于封建营垒的老举人,能够如此勇于接受新事物,洵属可贵。

  曾朴于1902年至1903年间在沪经营丝业失败,遂于1904 年与丁初我、徐念慈创办小说林社,大量发行译、著小说以鼓荡新风气,其中也包括金松岑等编著的鼓吹民族革命思想的作品。继又发行《小说林》杂志,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牺牲后,这个杂志发表了不少诗文传奇以示哀悼。在这一时期内,曾朴继金松岑原作续撰《孽海花》,鼓吹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思想也由此开始萌发滋长。这不但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了出来,也在政治活动中付诸实践。当时,清廷倍英款建沪杭南铁路,实则是出卖中国主权,舆论哗然,曾补与马相伯等鼓动苏浙商界通电请愿,鼓荡民气,誓死反对卖国行为。

  这年秋冬之间,清廷将残杀秋瑾的浙江巡抚张曾敫调长江苏,曾朴与上海《时报》主人狄平子领衔发起驱张运动,被清廷密电嘱捕,但他屹然不为动,鼓动驱张风潮日益高涨,终于迫使清廷收回成命。在这一阶段内曾朴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人物金松岑、黄人、庞壁子、黄宗仰等人交往甚密,从他所写小说《孽海花》的思想倾向看,曾朴在这一时期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立场是十分明显的。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正意味着曾朴是紧跟着历史车轮前进的。

  1927年,曾朴与长子虚白在沪创设真美善书店,办《真美善》杂志(真美善语出法国革命时期文学口号)。这一时期,曾朴的主要贡献是介绍法国文学。据现有资料统计,他翻译的法国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有31 篇 (部),尤其对法国进步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介绍最力,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强烈倾向的《克林威尔》,反对暴政的《嬉王》、《欧那尼》,暴露资本主义社会里黑暗的《笑的人》、《巳黎圣母院》等戏剧和小说,都是由他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废寝忘食的工作使得曾朴突发心脏病,几近不治,卧病两年,不能写字读书,只能靠欣赏法国音乐还有和家人用法语对话打发时间。

  在五四后上海涌现的富有天才的文人墨客中,是个异类。相较于徐志摩等人的留学经历,曾朴在从未跨出国门、从未接受过正统的西式高等教育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西欧小说和上海霞飞路上的异国风情而在精神上构建了一个全盘西化的世界。张若谷一生致力于文学评论和翻译,力图将法兰西文学文化的精髓介绍到中国来。他住在马斯南路(现思南路)上白人众多的洋房里,家居内部陈设与巴黎家庭毫无二致,在他家举办的文学沙龙,当时吸引了许多上海知名的文艺家。

  1931年,《真美善》杂志停刊,他回到家乡常熟虚廓园,潜心园艺,游憩养病,1935年病逝。

  曾朴一生共育有五子,分别为曾虚白、曾耀仲、曾光叔、曾叔懋与曾熹。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曾朴
    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
曾朴相关古诗更多..
古文典籍更多..
老子》 《周易》 《中庸》 《孟子》 《庄子》 《大学》 《史记》 《论语》 《冰鉴》 《左传》 《易传》 《素书》 《六韬》 《礼记》 《反经》 《墨子》 《尚书》 《荀子》 《孝经》 《汉书》 《管子》 《吴子》 《周礼》 《列子》 《将苑》 《仪礼》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