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陈沆资料»诗作轶事
诗作轶事

清朝嘉庆年间,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刚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乡秀才。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那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陈沆一听急得直跺脚,忙说:“小生遵命,乞求贤翁先将渡船撑回头,我好赋诗,贤翁也好听得清楚,给予指点。”老艄公捋须微笑:“也好。”随即把船撑回岸边。陈沆一脚跨了上去。这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双手划着桨,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陈沆举目四望,见江心秋波,正随波荡漾。陈沆灵机一动,当即高声吟道: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艄公和满船秀才无不拍掌称赞,高兴地让出座位让陈沆坐下。后来,陈沆不但乡试中举,而且连中进士、夺取状元,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嘉庆二十四年,陈沆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陈沆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道光三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调任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在京师就与魏源中书友善。有人说你何必失身份与贵不如你的人相交。陈沆不听他人之言,与魏源结为挚交,不论官职卑微。魏源也很赏识陈沆。故人称陈沆的为人如金石一般。其实,陈沆诗文早已闻名海内。上门与他接触的人非常多,而他交友也是十分慎重的。陈沆还曾与董桂敷、姚学塽、龚自珍等讲学论道,交往甚密。道光六年,卒于任上。陈沆性格清纯,孝顺父母。母亲患病,他变容失色。早晚煎药,服侍不休;他甚至常常萌生弃官回家侍奉亲人的念头。陈沆文采亮拔,诗文以独到为宗,学识渊博,把握经史,无所不窥。他认为“为学之道,静虚为本,深密为要”。陈沆诗文独辟路径、自成一派。且大多扬善惩恶、关心民间疾苦之作。人称其怀抱深远、立心忠厚;读之,令人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陈沆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乾隆五十年(1785)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陈沆相关古诗更多..
古文典籍更多..
老子》 《周易》 《中庸》 《孟子》 《庄子》 《大学》 《史记》 《论语》 《冰鉴》 《左传》 《易传》 《素书》 《六韬》 《礼记》 《反经》 《墨子》 《尚书》 《荀子》 《孝经》 《汉书》 《管子》 《吴子》 《周礼》 《列子》 《将苑》 《仪礼》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