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雨后的阳光和参观南京博物院记
爱如雨后的阳光 xx年5月的一个下午。新街口。天灰蒙蒙的,还下着点小雨。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 几天前,四川才发生了特大地震。无数人的生命瞬间被吞失。全国人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往常人声鼎拂.热闹非凡的新街口,现在变得有些沉重。路口旁边的高楼上的电视墙,不断滚动播放着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满是尘土的废墟,人们惊恐的表情.......每个经过这里的行人都会放慢脚步,神情凝重地看着大屏幕。人们的心情就像这阴沉的天,沉重得透不过气来。这时,那边来了几个大学生,他们排成了两排。前面两个女生举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四川加油!汶川加油!”后面几个男生手捧着捐款箱,上面有个大大的爱心标志,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他们才来。人们就陆陆续续地来捐款了。我们也不例外,都不约而同地捐了爱心。孩子把自己所有的压岁钱拿出来,大人把自己皮夹子中的钱拿了出来,郑重地放入捐款箱中,还在条幅上写了对四川的希望。我写了:“爱心献四川。”五个大字。这时,雨停了,一缕阳光透了出来。往前走,新华书店旁边有一辆乳白色的献血车。今天献血的人格外多,车前排起了长队。献血的有军人,学生,还有农民工,有男有女。人们都表情庄重。向车窗里望去,护士都快忙不过来了。那些献完血的人,都像完成了重要任务似的,满脸轻松,因为他们都为自己的爱心奉献而自豪。这时,阳光已经完全出来了,照在了献血车和献血人身上,仿佛成了一道爱心的桥。爱就如这雨后的阳光,能够驱散灾难的阴云;爱就如这雨后的阳光,能够给困境中的人希望,爱就如同这雨后的阳光,把大家的心都连在了一起。三年过去了,汶川已经重建,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了。每当我看到雨后的阳光,就会想起那红色的横幅 ,那爱心标志的捐款箱,那乳白色的献血车。爱如雨后的阳光。 力小五(2) 班 参观南京博物院记正月初三,天气很好。我们全家来到位于紫金山下.中山门旁的南京博物院参观。一走进博物院大门,只见路的右边站着一尊貔貅。它高2米左右,宽1米多,两眼炯炯有神,就象是博物院的守护神。它的沧桑,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我们又继续向前走,看到了好多门古代的大炮。这些大炮是由整块铁铸成的,非常沉重,气势宏大,好象时刻准备出发。进入博物院内,我们先来到青铜馆,这里陈列着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小的只有几厘米长,大的则有一米见方。其中一个鼎又高又大,全身布满了花纹,做工精美,塑造生动,我仿佛看到了人们正在鼎前鼎礼膜拜。我们又向前走,来到了铜戈展框前。这里的戈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但个个都好象还散发着寒光。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勇士,手持长戈,高声纳喊,冲向敌阵,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了青铜器,我们又来到瓷器馆。这里的瓷器可多了个个形状各异,花纹美丽,都有玉一般的光泽。我最喜欢的是一个描彩漆如意形碗。这个碗外面镀着一层铜皮,里面是乳白的瓷。铜皮上刻着祥云一样的图案,瓷上绘着一大团荷花。黄色的铜和白色的瓷过度得非常自然,让人们不禁啧啧赞叹。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潜伏在地下的沁园。才进园门,我眼睛一亮,没想到这里还藏着一个秦淮风格的园林。园中鹅卵石铺设的道路蜿蜒前伸,绿树成阴,回廊曲折,溪水咚咚,秀竹讽爽,假山嶙峋,一口古井幽静深邃。围墙上清代的砖雕刻画栩栩如生,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有“鸿门宴”.“岳母刺字”.“桃园结义”.“萧何月下追韩信”......我漫步在沁园里,看着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我陶醉在历史的长河里 。从博物馆出来,太阳已经西斜。我头脑里还满是无比的自豪,我为古人高超的技艺深深的折服,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已经写下了中华历史的辉煌,今后的历史要由我们创造。 力小5(2)班 张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