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描写作文»描写雨的作文»雨中行

雨中行

虽说我是生在青州,长在青州,但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缘好好欣赏过她,品味过她。直到前不久送我同学小羽,在雨中浏览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小城,才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发现了她别样的美丽。

  我们从仿古街游起。

  斜风细雨中的仿古街,越发显得古朴与宁静,黑瓦、青砖、红栏、白墙的色彩搭配充盈着浓浓的古风雅韵。街两旁林立着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的铺面。什么印古轩、紫宝阁、兴盛堂、宝艺阁等等均洋溢着新德留下的斯文之气,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湿漉漉的历史。飞檐高挑的门楼内,两位老者正在楚河汉界之间杀得难分难解,清脆的落子声随着竹几上紫砂壶茶具中袅袅升起的茶香飘漾在这静静的雨巷内,檐上流下的雨水,织成一道雨帘,将其与廊外的世界分开来。脚下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亮光,漉湿的街道和空气一种祥和的东西,把古街一层层铺成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只是少了那位“结着幽怨的紫丁香般的姑娘”。

  出了古巷,前不远是横跨南阳河的万年桥。桥栏上那神情各异、姿态万千的小石狮经雨水的润泽,显得格外精神。它们有的仰天长啸;有的母子相依;有的向隅而思;有的呼朋引伴…只可惜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复制品,古桥在多次洪水、战争、文革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摧坏,只有桥墩屹立百年不倒,现在仍紧紧抓着大地,承担着青石条铺就的桥身,方便着河南北两岸的人们,桥墩上塑雕着巨兽,面目已经有些模糊,无声诉说着百年的沧桑。

沿河西行。河岸边是构思新颖,设计精巧最新款的公共绿地,竹木、花草、假山、小桥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岸边垂柳舒展着柔枝随风舞动,将雨丝也染上了点点绿色。不知谁家的顽童,打着花伞,穿着红雨鞋,在岸边向水中扔石子,惊得几只白鹅嘎嘎乱叫,他却在岸边足舞手蹈。

  走过一片树林,前面是大片起伏如浪潮的碧草,它们沐浴着春风雨露的滋润,透着一股新生命的精神劲儿。它们在我们的视野里勾勒出几条柔美的曲线,有令人心醉的雅致。偶尔有浪漫的情侣亲呢地偎依在一起。

  走着走着,一段青砖城墙跃入我们的明眸,虽说只有小小的一段,却是十二分外醒目。它静静靠在土丘之上,墙面已斑驳不堪,如饱经风霜、阅历无数的老者那沟壑纵横的颜面。它立在那儿多久了,几百年?几千年?面对它曾经护卫过的土地沧海桑田的变幻,它是否也会有所感慨。时光重叠在这破坎的遗迹里,荣是本分的,衰也是本分的。

  走到河岸尽头,沿顺势而建的石阶南上,登上南阳桥,便可俯瞰范公亭公园。此时,雨点儿细密了许多,它们被风儿卷裹成一股股白烟儿扑向园内,似调皮的精灵在屋顶上舞蹈,在草坪上打滚儿。听我介绍了些许的典故,小羽便急不可待地要去范仲淹、李清照的故地。

  虽是后人仿建,但我俩也情愿相信这便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收集金石、写词作画的地方。这儿的景物别具特色。堂前几株芍药开得正艳,一些花瓣被雨水打落在草地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次涌出。物如其人,如此清丽超俗的人儿,正该有这样一处雅静的院落与之相配。

  对这位才情非凡的女词人一番缅怀之后,我们南行来到范仲淹纪念堂,大门右侧一乾隆年间的石碑上记载着后人对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豪的景仰之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普通的亭子,因有范仲淹的存在,也便有了不寻常的意义。正房内塑有范仲淹的全身彩像,没有想象中的忧郁,而是一脸和气,房内挂着些关于他生平的壁画。还有些字迹模糊的石碑,但可以看出后人对范仲淹崇拜、歌颂之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青州不到博物馆看看那算白来一趟。小羽说对博物馆内的珍藏早有耳闻,如今亲眼目睹,啧啧赞叹不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展品穿行,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旅行。记得一本书中讲过“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这一片青瓦,一尊雕塑,都有故事蕴含其中。

因小羽只是匆匆路过,他还要赶车继续新的征程。所以著名云驼风景,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虽近在咫尺,却难以成行。临行前我们约定下一次一定要把这儿的灵山秀水踏个“平”。“吃”

个饱。

  这不正是我们潍坊的娇子,青州人的骄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