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高中作文»高中生话题作文»社会话题:面对反对者

社会话题:面对反对者

面对反对者

材料:
  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面对反对者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还是一味接受?是勃然大怒,还是辩证分析?等等。
  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 我们要对不同的反对者采取不同有态度:对善意地指出我们的缺点和失误的反对者要欢迎,要团结,对恶意地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反对者我们要坚决斗争。
  2) 我们需要反对者的存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或者社会交往中,有反对者会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审视自己,找到不足,改正失误,使自己不断完善和进步。
  3) 从对反对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甚至命运。西周的厉王面对百姓的意见要'防民之口',唐朝的太宗对魏征的反对却是从善于如流。狭隘的思想导致厉王'流于彖'的命运;博大的胸怀使太宗成为一代明君。
  4) 不同的反对者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地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反对者们经'灰飞烟灭',袁崇焕因反对权奸误国而名垂青史。
  5) 我们不能因为反对者的反对而怀疑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善于区分反对意见中的优与劣,从而做出选择。

感谢反对者

  关键构思

  1. 全文写长江景象勾起了潘教授的种种回忆。
  2. 关于'三峡工程利与弊'的论争在潘教授的回忆中得以展现。

  水利专家潘家铮教授站在长江岸边,俯瞰长江这条巨龙被束缚的无奈,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他终于领略到毛泽东那'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慨。
  他像教育孩子那样低语:'长江啊长江,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啊,大坝的另一面迥乎不同:静如平镜,又像笼上一层柔软的轻纱,飘渺神奇。此时此景,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巫山、神女峰啊,你终于被锁住了。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然而,他忘不了,忘不了那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坐在家门槛上大哭的情形。那脸上的彷徨和痛苦,那眼里的怀疑和质问,都像锤子那样一下一下地敲击他的心,但一刹那,这一切都消失和无影无踪。他念头一转: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在三峡附近的居民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当他想到他们一家人在异地生活如在故乡那样悠然自得,他怎能不欣慰呢?
  他忘不了,还是忘不了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时的踌躇满志,忘不了毛主席过三峡时将大江变平湖的坚定决心,更忘不了当年提出这个设想时反应何等的激烈……那时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利与弊之争如拔河那样相互争持,争白了一代人的头发啊!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弹指一挥间,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是那么的漫长!在遥远的记忆中,那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祖国水利事业,坚持建设三峡工程……
  他知道,三峡工程峻工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东南部地区能源短缺'便迎刃而解。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旅游利润滚滚而来,这必是一幅升平的景象。那人们一定会把'南腔北调'唱成'南水北调'。
  他不禁失笑了--想的太好了。但实际上也将会那么好,那是人们伟大的力量啊!
  但他也忘不了那利与弊之争,更有点不能想信自己是伟大工程的指挥者。记得那时反对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到处充满了怀疑。我们的家在哪里?三峡人民大喊;动物似乎也瞄到一些苗头,惊慌失措;植物更不能平静,随风呼喊……怎么办?怎么办?有的人想的更周到:战争来了,怎么办?坝塌了,怎么办?工程质量差,怎么办?……难道不怕是一条'阿斯旺'大坝吗?中国工农业的'心脏'正在它脚下,能不担忧吗?
  的确,担忧是有的。总是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不会置若罔闻,而是虚心纳谏,妥善解决。三峡人民不是有了自己?quot;安乐窝'吗?动、植物不也安了家吗?历史文物都可以搬家,我们万众一心,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由此想来,应当感谢那些反对者啊!不是他们提出那些不容忽略的细节,长江截流会有那么成功,那么顺利吗?况且他们把问题提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支持。细想来,他们反对,也是担心整个民族利益受损呀!这可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潘教授脸上充满理解和感激之情。他回忆起他在记者会上的情况,他更不能自己。当记者采访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的贡献最大?'他毫不犹豫地回答?quot;那些反对的人贡献最大。'反对者啊,当你们听到这铿锵的话语时,难道不热血沸腾吗?
  此刻他注视着脚底下的那条巨龙,情不自禁地呼喊:'长江啊,你这巨龙该苏醒了,快腾空吧,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蓦地,他脑海浮同出三峡工程运营时的辉煌画面,遐想起人们将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带动下,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到那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展现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有感于潘教授解题

  关键构思

  1. 由一道选择题--面对反对者,你选择哪种做法--作引子展开全文。
  2. 以作者的感想为线索。

  以下是一道选择题:
  面对反对者的态度应是怎样?
  a:横眉冷对,怒目切齿,龀牙咧嘴;
  b: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若无其事;
  c:莞尔一笑,坦然以对,静心细思。
  潘教授泰然自若地选择了'c'。
  看罢选择题,我们心中的'?'一定拖着长长的尾巴。但心平气和地深思一下,实在为潘教授的真知灼见折服。呶,a项无非是逼我们通向愤恨的天台,b项似乎在怂恿我们躲进冰凉的被窝,而c项却指引我们驶进风光绮丽的港湾。'五、四、三、二、一 --'脑电波清晰地显示市着:一位智者会拒绝驶进绮丽的港湾大饱眼福吗?不会。因为'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因而,c项是明智的选择。
  人生,终究会跌宕起伏,正如生命必然有旦夕祸福。即便是在一贯风光绮丽的港湾,也会有狂风骤雨的袭击。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因为害怕命丧九泉而逃之夭夭吗?恐怕,只有懦夫才会如此。正因为勇于面对狂风骤雨,才磨练了我们脆弱的性情,才让我们拥有了稳操胜券的力量,既然如此,还会有人对它深恶痛绝吗?大概,只有良莠不分者才会如此。理之所在,一个成功的过程需要披荆斩棘,勇闯难关!试问:成功者会为四面八方的反对放弃执着已久的追求吗?不会!成功的磁场引力太强,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便函是?quot;反对'作为出发点。化'反对'为其反,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
  '三峡截流工程成功了!'千万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引吭喝彩。
  这次成功酿成了亿万同胞的热血沸腾,这次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劲雄风。然而,这绝非偶然,绝非侥幸。注目于伟大奇迹的背后:不单有一批批高新科技的机器设备,不单有一个个不辞辛劳的体力付出者,不单有一位位经验丰富、见解精辟的教授、工程师……更多的,是犹如排山倒海式的'反对浪潮'。奇迹之所以'奇',不仅仅因为壮举之'奇',还因诞生之'奇'。
  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正是三峡截流工程诞生--进展--成功的奠基石。
  古人有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可惜,'倒退行逆施'的现代人却将'人和'画上问号。因为往往人成功的驱动力不是'人和',而是'人不和'。三峡,有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的长江水,有丛生险岭、绝壁断崖的险势,有绵亘古今的悠悠史情,这一切似乎成了它'魅力四射'的资本。然而,若没有纷沓而至的反对意见,便不会激起策划者迫切成功的激情,也不会赢得亿万人民的颔然相许,更不会让工程成功得如此彻底。归根到底,那一个个满腔愤恨、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立场上的士兵,却成了胜利者首当其冲的对象,同时,也为胜利者博取战果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对于明辨'是非'的成功者,反对意见不是绊脚石,而是金点子;反对者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舒心畅气地笑一笑吧!置身的世界本来就很美好,成功的道路本来面目就有荆棘,何须为那'反对'而心灰意冷呢?学会'逆向思维',学会勇敢面对,那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片新天地!

一场持久的拔河

  关键构思

  1. 把三峡工程中利与弊的争论比作'一场持久的拔河'。
  2. 围绕着三峡工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展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就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拔河。说它持久,是因为它持续了几十年,  比当年毛泽东提出的'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抗日持久战'所耗的时间要多得多。
  这场拔河,所用的那条长长的大麻绳就是长江,而绳子上的那朵红花就?quot;三峡工程'。绳的两头,一头是利,一头是弊。这是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肉搏,没有鲜血淋漓的横飞的口诛笔伐。其精彩程度甚于当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更远非前段时间的'王金论战'可及。
  若要从拔河的选手数量来看,双方都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看来他们若不像'孙悟空''哪咤'那样恶战三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
  利方面个个是老师、将军、谋士,目光长远,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他们的理由是:'三峡工程能调节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缓解夏秋季节汛期压力'。这张王牌有泰山压顶之势;'蓄水完成后,就可以为进一步南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建成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东南能源短缺';'三峡水库成为最大的人工湖泊,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等。这些理由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犹如他们这些大将,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毫不松懈地进行这场'持久战'。
  弊方面的选手亦个个理直气壮。瞧:那个手持'战争因素'盾牌的人正不断地加重腕力。这也真令人头疼,要是敌人真的轰炸了大坝,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