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专题»材料作文»根据材料写作文

根据材料写作文

在我写了一篇谈到高考作文的文字之后,杨小胖君建议我从一个批卷教师的角度写一本怎么写好作文的书。写一本书,目前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么大的兴趣。但是,以我多年批阅高考作文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高考作文的看法,还是可以的,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没准也会有一点参考作用。
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始于念研究生时,二十年来,在山东省、在北京市前后参加过十余次的高考作文试卷批阅工作。这十余次的阅卷经历,我始终有一个感慨:作文评分很难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每次阅卷工作开始前,组织者或叫“领导小组”的都会印发比较细致的评分标准说明,划出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的分值范围,列出具体要求,一二三四,头头是道的。有时候还会先进行抽样试改,给每类作文各找出一篇典型样品,供阅卷教师对照参考之用。正式批阅时,一份作文都会安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头批阅,然后取平均值;两人判分差距大的时候,还要找第三人或者提交上级领导进行复审。尽管有这种种措施,实际上,一旦开始阅卷,教师们是很少理会评分标准说明和各类作文样品的。各人的作文观念、性情爱好、给分高低等等个人因素就会很自然地发挥作用,最终影响考生的得分。五十分的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师,给多给少相差可能达到一二十分。同一篇作文,欣赏者认为可以给满分,不欣赏者及格分都不愿意打,这样的情况我就曾遇到过多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句俗话,在高考阅卷评分上也是适用的。
性情爱好,简直是千差万别。有人偏爱逻辑严密,有人偏爱故事感人,有人偏爱词藻华丽,有人偏爱语言朴实,有人偏爱思想性,有人偏爱抒情性……自然,一个好的阅卷者应该懂得欣赏各类作文,从而给出比较合理的分数。不必讳言,大多数阅卷者是难以摆脱自己的偏爱干扰的,打分高低之间,相差可能很大。
给分高低,跟阅卷者出手有关。有人出手阔绰如暴发户,有人精打细算如悭吝人。追究原因,跟性格有关,一般而言,好好先生通常会给比较高的分数,而理性严格者不容易打高分。实际上,多数阅卷者心里都有一个自己打分的高低线,有人是60%—90%,有人是70%—95%,有人是80%—100%。对于负责任的组织者,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稍微了解一下各人的打分高低个性,随时加以调整,就基本可以避免出现过大的差异了。但是,若是遇到不太认真负责的组织者,这种个性差异就很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命运了。
衡量高考作文的标准,就好比文学批评尺度一样,观念的不同,会导致评价的不同,以致评分时出现高低悬殊的现象。评阅高考作文的最大差异,可能是坚持程式标准还是注重选才标准。所谓程式标准,主要是指作文是否审题准确。审题准确,即使有文字很糟糕、思路也不太清晰等严重缺陷,也会有一个基本的分数。而一旦审题偏离,或者不准确,那就不论文字多么漂亮,也只能得到很少的分数。而注重选才标准,则是把文章本身的好坏当作首要标准,而审题扣题之类则可以酌情处理。我自己基本上属于后者——更注重考生的作文才华,只要文章漂亮,审题扣题之类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而我在高考阅卷时,先后遇到过不少跟我观念截然相反的同行,他们中有中学语文教师,也有大学中文系的教师。我批评他们那样做可能会扼杀作文天才,他们就争辩说,高考不是选拔天才,是选拔人才。他们甚至说考试就是一种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审题、扣题就是作文的游戏规则。他们也很有道理。
高考作文评阅,因为试卷数量巨大,通常需要动员大量的教师参加。参加的人数一多,眼光高低、出手慨吝,就难免参差千差万别。这是古今中外共同的难题。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有行卷(考生事先向有影响的名流权贵投递自己平时得意的诗文作品)的惯例,那是一种很好的补救办法。但是,今天应试者数量如此巨大,这个办法根本无法实行。
阅卷教师的情况有如上种种的弊端,是不是说考生就完全无所适从、可以随意涂鸦、任由者命运的摆布了呢?这却也不是的。我以为,考生还是应该抱着“谋事在我,成事在天”的态度,认真地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
听说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迎考复习阶段,都会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或者仿照某些范文,反复练习,练开头,练结尾,练命意,练布局,记住一些名人故事、名句、成语。我这里说一个小窍门:千万不要那么做!原因很简单,高考作文批阅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阅卷教师很容易疲劳,老眼昏花。试卷都是按考场装订的,大同小异的卷子,给分通常不会太高,而与众不同的卷子很容易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仿佛吹进一股清新的柔风。心情一好,就会打出高分。
怎么样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我认为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森林中百鸟啼鸣之所以动听,就是因为百鸟都是在用自己的歌喉唱自己的歌,而不是反串着唱别人(鸟)的歌。谁会觉得鹦鹉学舌的声音是动听的呢! xx-4-11

我们高考的时候就是话题作文,所以我介绍一下关于话题作文的方法与技巧!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选取角度时宜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化大为小,即采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入题,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用小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以小见大,即所写的小事应该能够反映重大的主题,“从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考生以“剌秦”为题,描写了荆轲剌秦王时的心理活动,极写了荆轲在牺牲自我与统一中国之间作出的可贵选择。由于入口小,自己对这个故事熟悉,写起来挥洒自如,并反映了人民渴望统一的重大主题,赢得了高分。又如,另一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从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入手,刻画了中国古代女性王昭君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深明大义、舍小我顾大我的高贵品质。由于入口小,既能使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又能反映珍视民族团结的重大主题,得到了好评。 3、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作文一般不要就事论事,应该紧扣主题展开联想和 想象,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驰骋于古今中外,荡漾于天地四方,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瑰丽多姿,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对于“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就有一位考生从屈原的洁身自好,想到现时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建议屈公在“弃官从文”“半官半隐”“以油润官”之间作出选择,以此讽谕时人,针砭时弊,得到评卷老师的赞许。 丰富的联想能够让我们视通万里,合理的想象能够使文章辉映四壁,我们应该学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