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真相
文明的真相车上上来了一位白发老妪,一步步向前走着,车启动了,颠簸的开着,于是老太太显得有些重心不稳,费劲的向前移动脚步,车上的人关怀的看着,许多人不约而同向车尾张望 ——那儿还留有一个空位。哦!她有位子坐,大家舒了口气,回过头来,各干各的,然而老太太走的太慢了,又步步胆战心惊,仿佛一个刹车能马上令她踉跄而倒,她两手拎着些菜,无处搭手,更显得每迈一步都是艰巨无比的任务。然而离车尾的座位还有一段距离。但我想,这距离在她看来仿若便是千山万水的阻隔。 当她移到我身边,我蓦的心中一阵不忍,这样太辛苦她 了!我猛得跳将起来,只说了句“您坐这”头也不回跑到车尾的座位坐下,照样看着我的书,我可以感受到周围奇异的目光,但那又如何?我并非发扬了“传统美德”来让座,我现在还舒服的坐着,只是看不过老人家辛劳疲累而“换坐”,只为老人家多歇片刻罢了。我向老人家望去,只见她已坐定,在喘息着,我内心深处一阵喜悦欣慰。这感觉很久没有了,平日在公交车上让座,我们“义无返顾”。坚持“关注头发”的原则,有花白头发的,一律请上座,就算遇到了精神健硕的老人也一概让座,浑似并未听到老人推辞不就而无奈之下坐上坐位后的那声深深的叹息,每每到此,不禁自问,我是在帮助他还是伤害他?但这次,这“换坐”之举想是决不会让人感到我是在发扬传统美德,是在做一件什么英雄行径。然而缘何我的内心如此快乐坦然,绝非历次“让座”可比。我们口口声声要传承美德和文明。但文明究竟什么?难道以前诸次漠不关心的冷漠让座才是真的文明?还是并非如此,形式让我们曲解了美德的本意?我们说《静夜思》是好诗,是文明。但究竟是因为它是李白所做,流传千古,是我们自小背熟了的,还是爱诗人对故土深深眷恋和那颗赤子之心呢?我们都承认昭陵六骏是国家珍宝,但那究竟是为了它是盛唐遗物还是为了太宗皇帝与六位浴血沙场的患难之友间那份不可泯灭的真情厚意和工匠打造它们时倾注的心血和热情?文明远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是位老农,在土地改革之后,他望着丰收的农田,撑着铁镐在阳光下咧开嘴,露出了一片心满意足的欢欣笑容。那是怎样一个笑容!从前看过许多描述苦难的照片、文章,我心中怜悯却从不曾哭,而今竟面对这样的一位农人,在课堂上,我脸上蕴着笑意,泪如泉涌,心中只是说不出的感动。同桌吓了一跳,连问“你怎么了”我不停的笑着流着泪回答“我很好,很好”。这就是中国的农人,中国的百姓,只要有一片能让他们悉心耕种的土地,他们就满足,就快乐,几千年来,我想除了儒家的仁义道德之外,这片我们世代劳作的土地给了中国人更真更美的文明:坦诚、朴实、善良、热爱生命。原来,那天在公交车上,我触及真正的文明,不为了满口道德之辞,亦不为旁人的惊异,那一刻我只为面前这个老人,为她真正的感受,只因为人与人之间那份情感和关爱。我们说要创建和谐的校园与社会,但真正的和谐永远也不会是世上尔虞我诈,笑里藏刀,不是虚情假意的伪君子,不考虑老人真实感受一昧让座是最好的例证。只有哪一天,当我们遵循为人之道而生活,当帮助他人只是我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的时候。才是天地大美时,是和谐。这一天也许还很遥远,也许不象我们想的那样遥不可及。然而农人的笑容让我坚信:我们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