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日天气十分晴暖,大家正在认为实实在在的春天,已经掀起它那帷幕的时候,今天早晨开始天气忽然陡转直下,气温直线下降,一直到下午眼中不时看到那些冻得不知所措的人。
放学了,日头还没有完全落山,光线还模模糊糊的笼罩着世界。我要准备去街上买大米。大街上的人流密度特别大,正是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他们算得其乐地在蜗行的汽车行列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耍着自行车车技,其胆量着实让人惊讶咋舌。我战战兢兢地贴着路边向前赶路。
杂粮街上,杂粮店鳞次栉比,一家连着一家。平日里我来买粮食得时候少,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店铺面前,我先是凭着知觉将先入目的三家,一遍一遍地扫了几下,让目光反复去感知它们,判断它们,取舍它们。最后我选择了一墙之隔的二家,决定先近前再探一探。把自己很招牌的那一辆破旧自行车推到店面前,再慢慢悠悠地把它停在一边后,就上前走去。
一家粮店里,褐绿色的店牌下,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孤守着。她对我的近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有意于顾客的那样做作般的热情来。而是一如我进店前一样,继续嗑着瓜子,滋滋有味,粒粒生香,那身子极有尊严般地被一个凳子吸着,眼皮瞭了我一下后,又不声不响地放下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但还是忍着自己。这种多少钱一斤?那一种多少钱?每问一种的价格,坐在椅子上的主人就会抬起眼皮,慢条斯理、有一声无一声的回答着我。当我强调,能不能再便宜一点时,那副雷打不动的漫不经心的表情上,又挤出一句话来,那就二点七元一斤(原来是二点八元一斤)。第一印象打了些折扣,我就决定再到隔壁的另一家去问问。结果,墙那边的粮店价格,同样米一斤却高出了三角钱。我义无反顾地又踅了回来。
那位老板娘,对我的重新转身,好像早有了预料一样,还没有等我再开口。她就问,要买哪一种?买多少?我指了指,这种,二元七的。她极熟练地为我称好散米。付好钱,一件事就这样做完了。尽管常日里这样的活儿,我做得少了点,但柴米油盐中的每一次往返,都不是一件轻松事儿。有时想起妻子为买东西常常不惜豪掷时间的情景,如今我经历了一次后,才得知真要完美每一次购物行程,的非易事。话说回来,我们还是寻常人的日子是关键,如果我们有那种购东西不讲价的物质基础的话,相信为了节省时间或者为了显示什么其他东西等因素的话,我们自然也不会与这些老板们锱铢必较的。直接说,那时我们还计较不起呢?
往家走,人流的密集程度丝毫未减来时,因为已经又到了下班的高峰期。再次在车辆隙人流缝里,一线一线地寻觅着路的线索,向北行,左拐,正直再向西,之后再右拐,向北行,在北环路的大十字路口处等待绿灯放行,走过红绿灯,再左拐,弯进“同祥门”,那简陋、熟悉、亲切的蜗居就远远地向我遥遥致意了。
家真好,它是磁场,它是涡心,无论你走远走近,它永远都是你心中的莫大牵挂,向你传递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无法阻挡的夺人魂魄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