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我跟随爸爸妈妈探访了向往已久的芙蓉古村。
站在村口,一座高大的寨门映入眼帘。寨门两侧事两座门台,可供游人、村民休闲小憩。寨门上方是两层的屋檐,青砖黛瓦在繁茂葱郁的树木掩映下更是增添了几分沧桑和古朴。
迈步走入寨门,脚下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由村口笔直地向前延伸。村内所有的街巷虽不宽敞,但却十分光滑平整,路面上的鹅卵石被无数行人的脚步磨掉了棱角,显得无比温润柔和。
沿着古朴的存道走入村子,无需几步便可以看见一座空旷的四合院,这就是村里最大的陈氏宗祠。宗祠里依然屹立着一座古时搭建的戏台,戏台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幅醒目的对联:“非实非虚虚中原有实意,是真是假假里演出真情”。这里是村民们供奉祭祀、聚会议事的公共场所。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村里举行祭祖活动,有做戏三天三夜、舞龙灯等习俗。
走出宗祠,顺着村中唯一一条主街——如意街,继续前行。突然,令人惊喜地发现路旁有一泓清彻的池水,水中倒映着青山黛树、蓝天白云,仿佛一幅水墨画。池水边一座座古老的民居依水而建。池中央有一座凉亭叫做芙蓉亭,是村里人们休息纳凉的好去处。
芙蓉亭过去便是芙蓉书院,是古时孩子们读书的学堂。书院的门槛有三级,意寓“秀才、举人、进士”连中三元。迈进高高的门槛,就是名伦堂。堂的正中间挂了一幅孔子的画像,画像两侧是“忠孝廉洁”四个大字。相传,古时芙蓉村有牛角挂书,亦耕亦读的风俗,有很多人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因此,芙蓉村不愧是个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好村庄。
游玩了这座宁静安详、古朴优雅的村落。在夕阳中,我们依依不舍的乘车离去。